当前位置:丰收库 >

创业周边 >科普 >

观赏植物蚧壳虫的发生与防治

观赏植物蚧壳虫的发生与防治

一、蚧壳虫的习惯特点

观赏植物蚧壳虫的发生与防治

蚧壳虫是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害虫。尤其是在我国南方,地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,蚧壳虫品种繁多,损害严重,已成为观赏植物虫害中极为突出的问题。特别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受害更重,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室内发生较多,是温室花卉的重关键虫。其中,吹绵蚧则发生最为常见,也是损害较为严重的蚧壳虫之一。

吹绵蚧俗称棉花虫,属绵蚧科。是世界性散布的害虫,原产澳大利亚。目前,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。此虫寄主植物颇为庞杂,约50科,250多种。主要损害茶花、牡丹、桂花、梅花、玉兰、玫瑰、蔷薇、月季、米兰、扶桑、夹竹桃、变叶木等观赏植物。

吹绵蚧雌性成虫身体为椭圆形,橘红色,背面隆起,并有很多黑色短毛,体背长有一层白色蜡粉。成熟雌虫腹部有白色蜡质卵囊,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—16条。雄性成虫瘦小,橘红色,前翅紫黑色,后翅退化为平衡棒。雄性成虫发生数量少,不易被发现。初孵若虫足、触角及体上的毛发达,体裸。取食后,体背覆盖淡黄色蜡粉。卵长椭圆形,橘红色,密集于白色卵囊内。

吹绵蚧一年发生2—4代,南方天然条件下,以若虫及无卵雌虫在叶背及枝条、树干上越冬,北方温室内冬季可延续损害。滋生方法以孤雌生殖为主,春季雌虫产卵可达600粒之多。卵产于白色卵囊中,若虫孵化后,在小领域内分散活动。雌虫、若虫多喜欢在新叶叶背、新枝于阴面群集损害,雌成虫固定取食后,终身不再移动,并分泌蜡质,形成卵囊。

吹绵蚧的主要损害方法是以成虫、若虫群集在叶背中脉两侧和枝条上刺吸汁液,严重时可布满全部枝条,致使寄主叶片变黄、枝条萎缩、皮层粗糙。因为成、若虫能分泌大批蜜露,沉积在叶面,诱发煤污病,叶片污黑,提早脱落,树势消退,很少开花、结果,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。

吹绵蚧适宜生活在暖和、湿润的环境,干热对其生长发育不利,特别会引起若虫大批死亡。植株枝叶茂盛、郁闭是吹绵蚧滋生的有利条件。

吹绵蚧活动领域有限,通常只在植株内不同部位上下移动,或仅限于在邻近植株领域内活动。其雄虫飞翔能力弱,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风、流水及其余昆虫、动物。人类的生产活动如苗木、盆栽花卉的调运是吹绵蚧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道路。

二、蚧壳虫的防治

对吹绵蚧的防治主要是减少虫源,勿引进栽植带虫花木,栽植后发现害虫要及时节制,防治蔓延。

1。加强植物检疫。在引进观赏植物的苗木时,应加强检疫,发现有虫应及时解决。数量大的能够用药剂熏蒸;数量少时,可采取彻底刮除的办法,保证引进的苗木上不带有吹绵蚧进入苗圃、温室及园林内。

2。合理修剪、整枝。吹绵蚧常汇集在植株各枝条上,冬季对植株进行整枝修剪时,将蚧壳虫栖息密度高的枝条剪除,以压低越冬的虫口密度。对个别植株生长过旺、枝叶郁闭的局部进行修剪,改良通风透光的条件,使其不利于蚧壳虫的生长,减轻损害。对剪下的有虫枝条,应集中销毁,同时加强肥水管理,促使抽发新稍,更新树冠,恢复树势。

3。刮除虫体。对一些数量少而珍贵的盆栽花木,可用竹片进行刮除。

4。保护和放养天敌昆虫。引进和放养澳洲瓢虫、大红瓢虫是卓有效果的生物防治方法。

5。药剂防治。吹绵蚧体背蜡粉,因此要选用能够腐蚀蜡粉的药剂,或选用具备内吸杀虫作用的药剂。要节制恰当的施药时期,在初孵阶段,初龄若虫蜡质还没形成或很薄,此时防治,使用通常的触杀剂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。药剂防治的方法有:

(1)在花木周围,埋施15%涕灭颗粒剂。草本花卉干径每厘米用药1—1。5g,草本花卉花盆内口径20cm用药1g左右,覆土后浇水。

(2)喷雾。用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—1500倍液,或80%敌敌畏乳油800—1000倍液,或2。5%敌杀死乳油2000—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。通常喷药1—2次,间隔5—7天,虫害严重可恰当增长喷药次数。喷洒时,必须周密精密,使药液接触虫体,以充分发挥药剂的触杀作用。喷洒药液前,最好进行修剪。

标签: 防治 观赏植物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.fengshouku.com/cyzb/kepu/r4651.html